注:本文价格信息整理自公开资料,仅供参考,实际价格以陵园公示为准。
昌黎县作为秦皇岛市人口大县(总人口55万),多年来持续推进殡葬改革,形成了公益性设施全覆盖、经营性公墓为补充、烈士陵园彰英烈的多元殡葬服务体系。本文将系统介绍昌黎县主要公墓情况,为民众提供权威参考。
一、昌黎县殡葬概况与政策背景
昌黎县下辖418个行政村,除靖安镇回民村外均为火化区,火化率常年保持在85%-93%之间1。县政府通过死亡人口月报、乡镇火化率排名考核、签订殡改目标责任状等机制强化管理,严禁在耕地、景区、交通干线私设墓地。2020年起实施《农村公益性公墓(骨灰堂)建设行动计划》,目标到2025年实现公益性安葬设施行政村全覆盖。
惠民政策同步落实:自2017年起,对特困群体实行定额补助2000元/人,减免运尸费、火化费等基础殡仪费用,年均惠及200-300人。
昌黎颐安园公墓是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的全县唯一合法经营性公墓,具有永久使用权。其核心优势包括:
风水与景观:坐落在碣石山脚下,北依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五峰山,南接华夏酒庄4A级景区,占地近500亩,兼具“紫气东来”的传统风水与“层峦叠翠”的现代园林景观。
功能与服务:
三大功能区:园林休闲区(古典长廊)、业务办理区(现代化设施)、安葬区(道路纵横、绿树成荫)
墓型多元:常规墓、豪华墓、个性艺术墓、山顶特级墓等满足差异化需求
配套完善:免费骨灰暂存室、千车位停车场、焚烧区及殡葬用品商店
文化底蕴:地处帝王登临胜地(秦始皇、汉武帝均曾至此),盛产象征“天地凝和”的水晶,融合历史文脉与生态理念。

三、公益性公墓与骨灰堂
昌黎县公益性设施以“因村制宜、量力而行”为原则,分两类建设:
1.农村公益性公墓
现有5处:靖安镇燕各庄村(生态环保型,个人捐资建设)、荒佃庄镇大营村(市林业局帮扶,规划680穴)、龙家店镇绕弯东村等。
燕各庄模式:采用“墓穴占地少、墓碑贴地近”艺术化设计,遏制私墓乱建,严禁对外销售。
2.农村公益性骨灰堂
已建成4座:邢庄村祥合缘(辐射11个村)、两河村、犁湾河村、安山马庄村,总格位超1.2万个。
邢庄骨灰堂:2013年投用,配套祭祀炉、停车场,是全县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。
公益性设施覆盖率:全县现有村属公墓425个,平均每村1处,但70%已饱和。2025年前将新增中心型公墓(骨灰堂),实现“一村一设施”目标。
四、英烈纪念地:昌黎县烈士陵园
作为滦河东岸最大且秦皇岛市唯一省级保护烈士陵园,位于城关镇杏树园村,占地7900平方米。
历史价值:1959年为纪念昌黎、卢龙、抚宁三县烈士而建,安葬824名英烈,馆藏遗物40余件。
纪念设施:革命烈士纪念碑(李运昌题词)、纪念堂(贺晋年题联)、21座烈士墓及凉亭园林,兼具爱国主义教育与祭扫功能。
五、生态安葬与文明祭扫实践
昌黎县积极引导殡葬方式转型:
节地生态:推广骨灰堂格位存放,倡导骨灰撒海、树葬、草坪葬,政府配套奖励政策。
文明祭扫:
全县配置焚烧炉3196个,引导“鲜花换纸钱”,禁用塑料祭祀品。
清明期间强化防火监管,2024年省民政厅专项督导应急预案及消防设施。
探索网络祭扫平台,提供虚拟纪念馆、在线献花等功能。
昌黎县通过公益先行、生态为本、文化赋能三位一体策略,构建了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网络。未来将持续推进公益性设施扩容提质,深化移风易俗,让“逝有所安”成为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。颐安园的公墓环境、邢庄的骨灰堂集约化、燕各庄的生态公墓,共同书写了昌黎殡葬改革的生动实践。
访问 祭祀网 (热线400-0000-391),了解更多详情。
(浏览:)